攻坚“河道”难题 唤醒沉睡油流

近日,在西北油田采油一厂河道砂油藏的TK7227井组,技术人员通过应用“调驱封堵”工艺,两口油井的含水明显下降,阶段增油500余吨。

河道砂油藏具有“长、窄、薄”的地质特征,储层非均质性极强,目前该厂在9条河道构建了注采井网,但由于注水水窜,导致水驱效果变差,开采难度很大。

面对开发难题,技术人员精细描述油藏特性,依托高精度三维地震与储层构型精细表征技术,为地下油藏进行“CT扫描”,重新研究注采连通关系,精准定位剩余油富集区,为治理方案提供坚实的地质依据。

【同期】西北油田采油一厂开发研究所技术员  陈祝超

我们围绕纵向和平面两大矛盾,实施“矢量化注采井网构建”和“定量化调驱”等治理对策,封堵了水窜优势通道,动用河道边部剩余油,提升了水驱波及效率。

据介绍,调驱工艺就是通过向地层注入特殊材料(比如聚合物、凝胶等),先“调整”水流方向,让水更多流向剩余油区域,再“驱动”这些剩余油往油井移动,最终提高采油效率。

TK7227井组属于TK7226河道,调驱前为低效井组。技术人员在工艺设计上,将调驱体系由毫米级调整为微米级冻胶分散体,利用其粒径小、耐剪切、可变形运移的特点,进行深部封堵,调驱后井组含水明显下降。

信息来源: 
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