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一线的“专利达人”蒋齐光

扎根一线的“专利达人”蒋齐光

 

清明节前夕,西北油田高级工程师、“专利达人”蒋齐光带队研发的实验检测中不确定度评定软件V1.0”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专利填补了行业空白。

一副黑框眼镜,为人谦和有礼,处事低调稳重,48岁的蒋齐光给人第一感觉就是标准的“技术男”是西北油田分公司实验检测技术中心的一名高级工程师,主要负责现场异常问题处理、技术创新、标准研究与编写等工作。

25年的技术岗位上,他扎根生产一线,在干中学、学中干,在实践中探索,在守正中创新,以他个人名字命名的自治区级“蒋齐光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成立8年来,该团队共完成技术革新、方法改造、设备创新等成果2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10余项,参加国家或行业标准编写8个,解决油田生产难题的同时创效500余万元。取得了令同龄人羡慕的“成绩单”,收获了“专利达人”的美誉。

紧盯问题破瓶颈

去年5月的一天,蒋齐光在实验室里教新上岗的同事做实验,当他发现绝大部分的自动仪器溶剂清洗瓶都是从瓶盖上插入一根吸液管,在溶剂瓶的瓶盖上在另打一个小孔,作为进气口。这样一来瓶内的试剂不就直接挥发到空气中了吗?这与公司倡导的绿色实验室理念不符。

于是一个念头在他心中萌生了如果能设计出一种装置,保证仪器快速清洗,又保证溶剂不挥发出来,影响检测人员的健康。

起初的几天,他尝试了很多种方法,可是效果都不太理想,离实现一举两得的目标还有差距。但是凭着不认输劲,他不断尝试各种办法。

有一天他在洗澡的时候,地上的地漏让他灵光乍现,地漏的功能不就是又能往下排水又能防臭吗?

内心的激动让他毫无睡意,穿上衣服就奔向实验室。找到一小气球,气球底部剪掉一部分,气球上口通过玻璃管与清洗瓶进气口相连,下口成片状结构起到“单向阀”的作用,吸气时分开,不吸气时底口闭合,达到吸气防挥发效果。后来,考虑到普适性问题,他又将橡胶材质改为硅胶材质,这样就可以适用于大部分挥发性溶剂了。

“这个小装置可发挥了大作用,一直以来头疼的难题竟被他用这么巧妙的方式解决了。”该装置安装到溶剂瓶上后,同事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对他纷纷点赞。去年年底,蒋齐光的这项发明也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

潜心研发践初心

“咱们团队研发的‘实验检测中不确定度评定软件V1.0’正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专利。”3月29日,蒋齐光收到专利证书后,第一时间将这个喜讯分享到工作群里。

测量不确定度是测量结果质量的指标,表明检测结果的可信赖程度,一直以来,不确定度需要通过人工计算,耗时长,效率低,市面上也没有一个相关的软件可以让不确定度的测量实现智能化。

蒋齐光期待着能研发出一款软件,将复杂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过程实现模块化、程序化、自动化。他将这个想法和领导沟通后,领导支持他立刻立项。

在中心的支持下,创新工作室团体加班加点,不知疲倦查阅相关标准、论文、文献等资料、收集数据信息,甚至把大学时期的学的高数知识又从头学了一遍。饿了就吃泡面充饥,困了就趴在桌子上打个盹,反复计算和验证。经过半年的攻坚,该软件成功问世,填补了行业空白。

有了这个软件就像汽车装上了发动机,评定时间平均缩短90%以上,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实验数据精准度。

技术创新显才干

该中心还承担着油田公司液化气检测工作,液化气组分分析是液化气检验一项最重要的指标,组分检测时需要将样品所有组分迅速气化,气化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检测结果。而当前液化气闪蒸装置较为简陋,蒋齐光决定对它进行改造升级。

“当初设计这台液化气闪蒸仪可没少花费功夫。”就光反复推敲工作原理找相关的资料进行论证就花费了些许时日。当确定工作原理无误后,开始设计图纸,不断与加工厂家沟通,经过两个多月的苦心专研,终于设计出了一台新型的闪蒸仪。该仪器的制作成本低,使用寿命长,检测重复性好,为公司降本增效10万元。目前,该仪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并在油田公司广泛推广使用。

    有首诗这样写道:“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蒋齐光如同一朵小苔花,扎根生产第一线,以严谨求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不断追求创新,在平凡中书写工匠精神。


信息来源: 
202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