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8年9月,是集地球物理、开发地质、油藏工程、提高采收率、开采工艺和实验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室,旨在成为中国石化在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领域的理论和技术研发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技术服务中心。
实验室秉承创新、开放、合作、共享的理念,以聚焦提高碳酸盐岩缝洞油藏采收率,围绕剩余油描述、提高采收率方法技术及配套工艺三大核心科学问题,设立缝洞型油藏剩余油描述技术、缝洞型油藏精细注水开发技术、缝洞型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缝洞型油藏高效沟通技术、缝洞型油藏堵调工艺技术、缝洞型油藏特超稠油油藏开采技术六个研究方向,着力攻关解决缝洞型油藏开发中的重大理论和技术问题。
为了充分发挥中石化重点实验室行业前沿领域培育基地的作用,积极促进多学科科研合作和协同创新,着力打造国内外一流的重点实验室,提高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特面向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设立开放基金,资助国内外科技工作者依托本实验室的开放研究环境开展研究工作,欢迎国内外科技工作者申请。
一、资助领域和重点攻关方向
(一)缝洞型油藏储层描述
1、缝洞储集体精细预测与裂缝检测技术研究
探索低频及数字岩心测量,开展岩石物理测试研究,完善波阻抗-孔隙度转换曲线与量版;开展局部构造应力分析,形成不同地质背景、不同类型、不同尺度断裂裂缝检测技术体系。
2、缝洞型油藏裂缝建模有效处理方法研究
针对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小尺度裂缝(成像测井识别尺度:长度0.5-50m)的地质模拟,存在裂缝参数样本点少、裂缝强度体模型符合率低、裂缝片等效处理效果差等问题,需要建立裂缝参数取值准确、裂缝强度体符合地质认识、裂缝分布合理的有效处理方法,支撑井间连通性表征和裂缝型油藏地质建模工作。
(二)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
1、缝洞型油藏水驱波及系数计算方法
水驱波及系数是评价油藏注水驱替效果的核心技术指标之一。由于缝洞型油藏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储层多级特征突出,导致了常规水驱波及系数计算的关键参数取值困难,方法适应性差。因此,需重点围绕缝洞型油藏多尺度储集空间背景下的注入水驱替能力、波及时空关系、油井增产关系等问题开展缝洞型油藏水驱波及系数计算方法研究,制定一套适合于缝洞型油藏的计算方法,为塔河缝洞型油藏挖潜方案的完善优化奠定基础。
2、缝洞型油藏水驱动用储量关键参数计算方法与优化
缝洞型油藏中缝洞结构及其连通、以及油水关系复杂,具有多样的生产特征,致使以往动用储量计算方法在这类油藏中的适应性差。为了深化缝洞认识及准确评估动用储量,以缝洞结构为基础,梳理总结出缝洞型油藏的缝洞结构与连通、以及其产油产液特征;着重分析水驱特征曲线法和流动物质平衡法在典型缝洞型油藏中的适应性,提出适合缝洞型油藏动用储量参数确定方法和计算流程;再分析缝洞型油藏动用储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提高水驱动用储量计算精度,为缝洞型油藏的高效开发奠定理论基础、提供技术支撑。
3、缝洞型油藏水驱曲线与生产特征关系研究
缝洞型油藏储集空间类型多样,连通背景和油水关系复杂,导致了水驱特征曲线呈现出直线状、台阶状等多种复杂形态,难以对矿场开发特征认识提供支撑。为进一步明确缝洞型油藏水驱特征曲线与生产特征的关系,拟采用油藏工程与数值模拟结合的新方法,通过研究不同开发阶段的水驱曲线特征,建立不同背景的数值模型,分析缝洞连通关系、水体状况以及生产制度的影响,明确典型水驱曲线与生产特征的关系,为缝洞型油藏油水治理提供措施和建议。
4、缝洞型油藏注气流动规律研究
塔河缝洞型油藏前期开展注氮气提高采收率矿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注入气体在油藏中分异特征、氮气与注入水之间的协同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注入气体与原油体系的高压物性变化特征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明确,为缝洞型油藏注气方案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三)室内实验模拟
1、缝洞物理模型的等效构建新方法
目前碳酸岩盐缝洞模型构建等效方法是基于地震属性认识而建立二维缝洞结构模型,等效分辨率为米级,缝洞联接简易,流体场以管流为主,无法再现地层多流态复杂组合三维体缝洞型油藏结构与流动特征,需要综合地球物理、成像测井、野外地质、岩心三维分析等手段,利用数学模型、3D成像等技术,构建多尺度、多流态三维缝洞物理等效模型,实现几何形态、流体、流态、压力场等的等效模拟,从而建立新型缝洞物理模型构建准则及方法。
2、地质建模软件与3D打印数字模型相互转化与编辑系统开发
目前以Petrel为代表的油藏地质建模软件构建的地质模型无法直接被3D打印机识别,需要开发专用的模型转换接口程序,并在程序中实现数据体空间形态快速编辑与展示。
3、断控型油藏孔隙度表征实验新方法研究
受制于取样和地质研究手段不足,顺北油田断控破碎带样品无法进行常规孔渗测定,主要依靠部分井区测井标定或者通过地球物理技术进行获取,分辨率不高,精度不足,因此顺北油田断控破碎带孔隙度分布特征不明晰,制约油藏精细开发以及动态评价。通过开展岩心应力破碎模拟实验,定量化表征孔隙度与岩心破碎程度关系,基于物质平衡法对取心段孔隙度进行表征,构建面孔率与体孔率关系模型。
(四)稠油油藏开发
1、超稠油化学结构解析与物性演化规律研究
塔河超稠油油藏储量规模占比大,储层中的可流动原油采至地面的过程中逐渐凝固,形成泥状、块状固结,给正常开采带来诸多难题,大多数油井只能采用井筒掺稀方式开采。为了探索超稠油油藏高效开发方式,首先需要从分子层面明确塔河油田超稠油的基本构成与化学结构,揭示胶质、沥青质含量与化学结构特点,揭示稠油致黏的内在机理,探索塔河超稠油物性演化规律与表征新方法。
2、塔河油田超稠油油藏冷采纳米体系研发与评价
塔河超稠油油藏储量规模占比大,稠油在储层中具备可流动性,从井筒到地面的开采过程中流动性逐渐变差,在地面形成渣状,给高效开发带来诸多难题。通过开展微纳米乳液研发与测试,形成一种新的乳化降粘体系代替稠油掺稀开采,在地层中改善原油流动性,满足稠油正常开采要求。
(五)缝洞型油藏储层改造
1、高温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有效酸液距离计算方法研究
顺北超深断控破碎带碳酸盐岩油藏埋深达到8000m以上,地层温度达到160-180℃,有效闭合压力达到30-60MPa,单井钻遇有效储层段长达到150-400m,酸液滤失严重,需要建立综合了储层温度(考虑反应生热)、酸液滤失、有效闭合应力条件下的有效酸液穿透距离计算方法,指导方案设计优化。
二、申请要求及评审
1. 所有申请项目必须来本实验室进行具体实验和研究;
2. 申请者和项目组主要成员的申请项目数,连同在研的本基金项目数不得超过两项。
3. 请申请者按照申请书模板认真填写,在规定日期前递交本实验室。本实验室收到申请书后,经专家评审,择优取得项目。
三、受理时间及方式
自本“开放基金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接受课题申请,截止日期为2022年2月20日。
申请者需在规定日期内提交纸质申请书一式两份(见附件),并通过E-mail将申请书电子版提交到实验室的E-mail: wangq.xbsj@sinopec.com。
四、基金额度及管理
本期开放基金项目额度一般为人民币20~30万元,若针对油田重大需求或重大基础研究,可适当增加。所有开放基金项目将按照“中国石化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管理。
联 系 人:王谦
联系方式:新疆乌鲁木齐长春南路466号西北油田分公司科技管理部
邮政编码:830011
电话:0991-3166110
Email: wangq.xbsj@sinopec.com
中国石化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重点实验室
2021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