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油田自然递减率降至14.07%

 

 

      11月1日,西北油田生产运行数据显示,西北油田自然递减率降至14.07%,同比减少1.87个百分点。

  西北油田作业区块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具有“超深、超稠、高温、高盐、高含硫化氢”等特点。该类油气藏上产快,但受流动规律复杂及原油粘度大等因素影响,自然递减率也很高。

  “有时一口日产近百吨的油井一夜之间就不出油了。如果油田按20%自然递减率计算,相当于每年要吞噬掉120多万吨的产量。控制不住自然递减,不要说增产,稳产也很难。”油气开发管理部的一名管理人员说。

  西北油田通过注水、注气、高产井预警等做法,使塔河油田自然递减从27%持续下降至“十二五”末的16.9%,与中石化水平12.8%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016年,《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降低自然递减技术》项目被列为中国石化首批四个重大科技项目之一。西北油田联合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4家单位对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精细描述、剩余油分布研究等5个课题进行集中攻关。经过近三年研究,项目在缝洞分尺度量化描述技术,断溶体油藏等效模型建立及井网构建研究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果。很多成果在全油田推广应用后,有力推动了油田自然递减率下降。

信息来源: 
2018-11-02